人脸/语音/指纹识别登录设计
随着人工智能、生物识别技术的进步,现在人脸识别、语音识别、指纹识别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,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呢?所有的对比类事件都必须包含两个过程:数据采集和数据比对。仔细回想一下,无论是账号密码登录、手机号密码登录、邮箱密码登录、验证码登录,都需要先进行注册,注册的目的是采集和记录信息,先将账号信息和密码信息进行保存,当再次登录时进行数据比对,从而确定数据的合法性。所以,无论人脸识别、语音识别、指纹识别技术如何变化,都必须遵从这个原则。
人脸识别总体上也分为数据采集和数据比对两个阶段。例如,购买了一部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手机,初次使用时需要先将自己的人脸
数据采集到手机中进行存储,下次再使用时才可以进行人脸识别比对,如图4-20所示。
图4-20 人脸识别流程
人脸识别登录分为人脸检测、人脸对齐、人脸编码和人脸匹配4个步骤。
(1)人脸检测:目的是确定影像中人脸的位置,标记人脸坐标,将影像从整个画面中剥离出来。(2)人脸对齐:人脸识别时角度是不确定的,需要将不同角度的人脸图像进行对齐,形成一个标准。通俗来讲,就是通过各个角度的人脸模型,将眼睛、鼻子、嘴巴、耳朵、轮廓识别出来并标记清楚。
(3) 人脸编码:将影像转化为特征向量,也叫作模板。最理想的情况下,同一个人的所有人脸都应该映射到相似的模板上。通俗来
讲,就是将人脸影像转化为一串特征码,这串特征码就是人脸密码。
(4) 人脸匹配:人脸匹配就是数据比对的过程,当用户进行人脸识别时,会先经过数据采集的3个过程得到人脸特征码,再和手机或服务器保存的特征码做比对,比对成功则进行登录。
人脸识别、语音识别、指纹识别的流程基本相同,从用户的人脸影像、语音文件、指纹图像中使用各种算法提取多个特征码进行存
储。当用户登录时再次提取特征码,与已经保存的特征码进行比对。
语音识别在登录、校验等场景中应用的较少,主要是因为安全性较差。人脸识别可以进行活体检测,指纹识别可以进行真皮检测,从而确定是真实的人类,而语音识别无法确定。
注意
各大厂商的手机不同程度地支持人脸识别、指纹识别。因此,在开发App时可以直接使用。但是,要看厂商的开放程度,一般只会开放指纹和人脸比对功能,而不开放指纹和人脸的源数据。手机厂商不会将人脸数据、指纹数据直接暴露给开发者,而是提供校验API,当开发者调用时,只返回识别成功、识别失败或匹配率。
人脸识别、语音识别、指纹识别涉及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、神经网络等学科,这里不再进行深入探讨。